dc.contributor.author |
劉, 浩洋 |
|
dc.date.accessioned |
2009-03-08T07:40:39Z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3-08T07:40:39Z |
|
dc.date.issued |
1997 |
|
dc.identifier.isbn |
957-9368-89-9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10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北宋熙寧六年(公元1073 年) 三月,神宗下詔設置經義局,命時相王安石為
提舉,統領修撰〈周禮義〉、〈詩義〉、〈尚書義〉等三經以作為科舉考試之定
本,務使應舉士子有所憑資,典試評卷不患無據。熙寧八年六月,三經義皆修撰
完成,於是乃詔頒於學官,以為天下之準式。三經義之中, (周禮義〉二十二
卷,乃王安石親筆獨撰,不僅列為三經義之首,且為其畢生經術之旨要,亦為其
熙寧變法之思想基礎,故重要性猶在其它二部經典之上。至於〈詩義〉二十卷與
〈尚書義〉十三卷,則雖是雜出於眾人之手以修撰完成(註一) ,然一來由於主
修撰之事者蓋皆是王黨之士(註二) , 二來由於〈詩義〉、〈尚書義〉實際上即
是以王安石父子既成的經解以作為其修撰時的底本(註三) , 三來由於三經義在修撰完成之徒皆必須經由王安石的審定核可始能進呈於神宗而後頒行於天下(註
四) ,因此, (詩義〉與〈尚書義〉的經學觀點,蓋實亦不脫於王安石經說的範
疇之外。由此可知,當世之人號為「新義」的所謂官修三經義,實際上即可視之
爵王安石一家之言的〈三經新義) ;而〈三經新義〉的經學觀,亦足可視之爵王
安石之經術思想的一種具體呈現。
由於王安石〈三經新義〉具有官學定本的獨尊地位,故一時間海內士子莫不
禽然宗之,影響所及r 內外教官非〈三經義〉、〈字說〉不登几案,他書雖世
通行者,或不能舉其篇中失。J (註五)而當時援引王安石之經說以解經者,更是
不勝枚舉(註六) ,故陳振孫稱r 王學獨行於世者六十年。J (註七)那麼,
對於這一個在中國傳統政治以及學術上曾引領風騷達半世紀之久的〈三經新義〉
來說,其之所以產生並進而形成一股學術風潮的時代背景究竟為何?又〈三經新
義〉在面對此種時代背景之下又究竟呈現出了什麼樣的一種經學思想?而肩負著
這樣一種經學思想的〈三經新義〉又究竟在整個經學發展史上具有什麼樣的一種
地位呢?這是以下本文所欲探討的一些問題。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Junwei Huang (jiunnwei@gmail.com) on 2009-03-08T07:40:39Z
No. of bitstreams: 1
c1-15.pdf: 7629849 bytes, checksum: c894d6982816b0806360158828215361 (MD5)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09-03-08T07:40:39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c1-15.pdf: 7629849 bytes, checksum: c894d6982816b0806360158828215361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1997 |
en |
dc.language.iso |
zh |
en |
dc.publisher |
政大文學院 |
en |
dc.relation.ispartofseries |
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1 |
|
dc.subject |
經世 |
en |
dc.subject |
三經新義 |
en |
dc.subject |
王安石 |
en |
dc.title |
王安石《三經新義》的經世意義 |
en |
dc.type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