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uthor |
呂, 凱文 |
|
dc.date.accessioned |
2009-03-08T07:13:35Z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3-08T07:13:35Z |
|
dc.date.issued |
1997 |
|
dc.identifier.isbn |
957-9368-89-9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97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真理觀的探討與研究一直是西洋哲學的核心課題,人類對於知識領域的追
尋,對於科學、哲學的研究,甚至是教育的希望與培養,其目的不外乎發現「真
理J 而且設法找到絕對的真理作為人類知識的標的與準則。在西洋哲學史的分
期中,我們不難發現到,即使每一時期都有其特殊的方法處理不同的哲學問題,
然而這些方法的最終目的都是在追求真理。哲學是愛智之學,而智慧的可能則是
源自於真理的確立。真理觀之探尋實為哲學首要之務。
綜觀西方當代二十世紀的文化與社會,由於實證主義以及唯物主義思潮的衝
擊,瀰漫著科學掛帥的氣息,而哲學受到科學的影響,走進運算和分析的傾向之
中,人的存在實有於是在科學主義的視野下,可以還原成數字量化的數據,人的
尊嚴與深蘊的心靈體驗也因此無法獲得其深綻地呈顯,而僅是停留在表層浮面的
宣示與認知,於是,作為人類知識標的與準則的真理觀,在科學的強勢中,不兔
步入此一困境,走進運算和分析的危機當中,把哲學變為技術( Techne) ,比較
側重現實的一面,反而忽視哲學原有的心靈體驗,甚至否定人與形而上的頻動。
部分當代的哲學家開始反省此一文化問題,而海德格正是其中之一。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Junwei Huang (jiunnwei@gmail.com) on 2009-03-08T07:13:35Z
No. of bitstreams: 1
c1-2.pdf: 5757394 bytes, checksum: 83e1a8cacbb91eacef44dd3954939617 (MD5)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09-03-08T07:13:35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c1-2.pdf: 5757394 bytes, checksum: 83e1a8cacbb91eacef44dd3954939617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1997 |
en |
dc.language.iso |
zh |
en |
dc.publisher |
政大文學院 |
en |
dc.subject |
真理觀 |
en |
dc.subject |
西洋哲學 |
en |
dc.subject |
海德格 |
en |
dc.title |
論海德格Heidegger《真之本質況》 |
en |
dc.type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