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uthor |
簡, 義明 |
|
dc.date.accessioned |
2009-03-08T07:31:14Z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3-08T07:31:14Z |
|
dc.date.issued |
1997 |
|
dc.identifier.isbn |
957-9368-89-9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05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近年來,明代中葉以降一直到清代的這段思潮,逐漸地引起學術界的重視和
討論。前輩學者如梁啟超、錢穆、侯外廬、稽文甫,在這段學術史的研究上均有
開創之處。晚近,余英時從思想史的內在理路也指出由宋明理學轉至清代學術發
展的甚多新義。不過正是因為這是一塊尚未開發完備的園地,故有許多地方仍有
相當的爭議。(註一)
戴震生處乾嘉時代,此時的學術環境是以考證訓話之學和經學為主,根據中
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的一份「乾嘉學術研究論著目錄( 一九00- 一九九三) J
顯示,累積至今的研究論文及專書已多達兩千多篇,成果不可謂不豐碩,不過這
份統計資料的來源包括了台灣、香港、中國大陸和日本等地。(註二)戴震亦是
乾嘉時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從這份研究目錄中我們可以得知,有關戴震的資料
高達三百三十五篇,但仔細分析,卻發現這些研究資料有一半以上是針對他的經
學和語言文字學的成就而發,關於哲學思想的探討可說是居於少數,這對於以
「義理之學」為終身志業的戴震來說,並不是公允的事。再者,戴霞的義理思想
實是環繞著對孟子的詮釋而發,因此,本文擬以戴霞的孟子學為研究核心,做為
進一步瞭解清代思想史發展的基礎。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Junwei Huang (jiunnwei@gmail.com) on 2009-03-08T07:31:14Z
No. of bitstreams: 1
c1-10.pdf: 7734024 bytes, checksum: 26e8ea0eb30043017bb7f2388a3c929a (MD5)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09-03-08T07:31:14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c1-10.pdf: 7734024 bytes, checksum: 26e8ea0eb30043017bb7f2388a3c929a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1997 |
en |
dc.language.iso |
zh |
en |
dc.publisher |
政大文學院 |
en |
dc.relation.ispartofseries |
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1 |
|
dc.subject |
孟子學 |
en |
dc.subject |
戴震 |
en |
dc.title |
戴震孟子學初探 |
en |
dc.type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