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uthor |
蔡, 幸芝 |
|
dc.date.accessioned |
2009-03-08T12:10:55Z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3-08T12:10:55Z |
|
dc.date.issued |
1999 |
|
dc.identifier.isbn |
957-02-5112-3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20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德國現象學家埃德蒙德﹒胡賽爾C Edmund Husserl 1859-1938) 在其著作〈歐
洲科學危機) C Die Krisis der Europäischen wissenschaften und die
Transzendentale Phänomenologie) 的第二部份第八至第十五節,關於澄清近代物
理主義的客觀主義與超驗的主觀主義之間對立根源上,以大量篇幅探究伽俐略物理
學的起源與發展,因為伽俐略對「自然的數學化CMat hematization of nature)J
的模式形構出整個近代科學發展的方向,也就是根據胡賽爾的定義下,愛因斯坦的
物理學及量子力學都是伽俐略風格的科學CSciences of the Gal i lean style) 。胡
賽爾在〈邏輯研究) CLogische Untersuchungen) 中提出哲學有兩種任務:首先,
哲學是關於形式邏輯和方法論這類型科學的理論,然而從事科學研究的工作者往往
對他進行思考的原則與符號方法的應用欠缺根源性的反思,即未能深究其中理論與
應用的合法性所在,就此意義下科學需要哲學的補充。此外,哲學必須澄清科學中
所使用的觀念。筆者參閱胡賽爾〈算術哲學〉中關於數的觀念所做的哲學論述為例,
他指出:數學家在使用「數」與「量」這類觀念時對這些觀念的本質並無明確的意
識,因此科學的研究與哲學的批判其實是「互補性的科學活動」。所以胡賽爾並非針對伽俐略物理學理論內容的剖析或非難,因為科學的進步不賴於哲學,而哲學的
批判也不會觸及科學的內部結構,但是科學的假設與結論則必須透過哲學性的反冉、
做根本性的再解釋則是必要的。(註一)因此胡賽爾對伽俐略物理學甚至整個近代科
學的反思絕不是「反科學」的立場,相反地,是要進一步釐清伽俐略物理學形成的
根源和影響,揭露自然科學隱而未顯的動機和目的。筆者以下將以〈危機〉作為主
要文獻,論述胡賽爾對伽俐略物理學的批判與反思'並提出筆者個人的心得淺見。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Junwei Huang (jiunnwei@gmail.com) on 2009-03-08T12:10:55Z
No. of bitstreams: 1
C2-8.pdf: 4943663 bytes, checksum: 0236fc9ff2e2bbfc9349e5e5e287a06c (MD5)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09-03-08T12:10:55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C2-8.pdf: 4943663 bytes, checksum: 0236fc9ff2e2bbfc9349e5e5e287a06c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1999 |
en |
dc.language.iso |
zh |
en |
dc.publisher |
政大文學院 |
en |
dc.relation.ispartofseries |
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2 |
|
dc.subject |
物理學 |
en |
dc.subject |
伽利略 |
en |
dc.subject |
胡賽爾 |
en |
dc.title |
胡賽爾對伽利略物理學的反思 |
en |
dc.type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