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國故」運動的普及化

DSpace/Manakin Repository

「整理國故」運動的普及化

Show simple item record

dc.contributor.author 陳, 以愛
dc.date.accessioned 2009-03-11T08:23:28Z
dc.date.available 2009-03-11T08:23:28Z
dc.date.issued 1999-06
dc.identifier.isbn 9570247460
dc.identifier.issn 9570247479
dc.identifier.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51
dc.description.abstract 當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高潮過後,中國知識界又掀起了一場「整理國故」的 運動。l 自從胡適( 1841 一1962 )在1919年撰寫〈新思潮的意義> ' 將「整理國 故」列為新文化運動的四項綱領之_ , 2並獲得北大同人熱烈響應, I 整理國 故」迅即成為一句學術新口號, 北大且於1922年成立研究所國學門(以下簡稱國學門)以實踐「以科學方法整理國故」的理想。3不但如此,就在數年.之 間, r 整理國故」更以新一波學術文化「運動J 的形式席捲全國,造成「上而 名人教授,下而中小學生J '皆以「整理國故」相號召, 4顯示一場新的「國學 運動J 5 ,已繼新文化運動之後成為知識界最引人囑目的一項事業。 「整理國故」能在新文化運動後吸引那麼多人投身其中,的確是一個值得 探討的現象;該運動在中國現代學術思想史上的意義及其所造成的影響,也有 必要作深入的研究與評估。不過,由於「整理國故」是一場涵蓋面極廣,參與 人數也極眾的學術文化運動,因此本文僅集中討論下列問題r 整理國故J 究 竟是如何由一句口號演變成一場學術文化運動的?對於這場運動的形成與擴 大,五四後生機蓬勃的出版業到底扮演了甚麼樣的角色?再者,當出版業加入 到這場運動之後,其以牟利為主的特性,又是否會使「整理國故」的發展面貌 發生某些轉變?對於上述問題的討論,本文主要就影響學術發展的外在機制方 面著眼,以探討新式傳播媒介出現後學術理念傳播所呈現的新形態,以及由此 而衍生的一些問題。因此,雖然五四前後中國學術思想的內在發展脈絡,為了 解「整理國故」運動興起的不可忽略之因素,然此非本文論述的重點,這是首 先要加以說明的。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Submitted by Junwei Huang (jiunnwei@gmail.com) on 2009-03-11T08:23:28Z No. of bitstreams: 1 b1-3.pdf: 7248483 bytes, checksum: 69c6c7dab613a2941031fea90d0fab55 (MD5) en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09-03-11T08:23:28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b1-3.pdf: 7248483 bytes, checksum: 69c6c7dab613a2941031fea90d0fab55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1999-06 en
dc.language.iso zh en
dc.publisher 政大文學院 en
dc.subject 五四新文化運動 en
dc.subject 整理國故 en
dc.title 「整理國故」運動的普及化 en
dc.type Article en

Files in this item

Files Size Format View
b1-3.pdf 7.248Mb application/pdf View/Open

This item appears in the following Collection(s)

Show simple item rec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