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uthor |
唐, 啟華 |
|
dc.date.accessioned |
2009-03-11T08:26:26Z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3-11T08:26:26Z |
|
dc.date.issued |
1999-06 |
|
dc.identifier.isbn |
9570247460 |
|
dc.identifier.issn |
9570247479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52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五四學生愛國運動為民初外交之樞紐,上承民國肇造以來對外之積怨,下
啟歐戰後中國外交之新局。民初幾個重要外交問題,舉凡二十一條交涉、山東
問題、巴黎和會等,皆與其密切相關。然而五四與民初外交之間的錯綜關係,
至今仍缺乏較平允、深入的學術研究。一方面因中國民族主義過強, 認為巴黎
和會山東交涉失利,中國外交挫敗,歸罪於西方各國之「強權如故J ;一方面
因黨派觀點影響,認定民初外交失敗為北洋軍閥賣國所致,否定北京政府之外
交成績。以致時隔八十年的今日,兩岸教科書中的民初外交與五四運動,仍充
滿悲情與扭曲。1919年為世界外交史上重要分水嶺,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當道的舊式
帝國主義外交式微,美國威爾遜主義( Wilsoniani s m ) 、蘇聯列寧主義
( Lenini sm ) , 及中國民族主義代興。同在此年, 美國總統威爾遜( Woodrow
Wil son ) 倡議成立國際聯盟, 蘇聯領導成立共產國際, 中國發生五四運動。此
三者間的錯綜關係, 實為二十世紀世界外交的重要線索, 2值得將來更進一步
考察。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Junwei Huang (jiunnwei@gmail.com) on 2009-03-11T08:26:26Z
No. of bitstreams: 1
b1-4.pdf: 10129132 bytes, checksum: 4a92dad4259f9ef997b68247b1c336e4 (MD5)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09-03-11T08:26:26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b1-4.pdf: 10129132 bytes, checksum: 4a92dad4259f9ef997b68247b1c336e4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1999-06 |
en |
dc.language.iso |
zh |
en |
dc.publisher |
政大文學院 |
en |
dc.subject |
1919年 |
en |
dc.subject |
五四運動 |
en |
dc.title |
五四運動與1919年中國外交之重估 |
en |
dc.type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