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上的楷模—談明代祠谿縣鄉賢祠
Title: | 地方上的楷模—談明代祠谿縣鄉賢祠 |
Author: | 楊, 凱茜 |
Abstract: | 平民教育的普及,起於孔子,後世學者乃尊其為至聖先師。古人每事 必祭其創始之人,對於這位平民教育創始人的崇拜與祭記,據黃進興研 究,原先是家廟、祠堂,性質的孔廟,在西漢年間,逐漸成為官廟。東漢永 平十五(72 年)年,明帝過魯,臨幸孔子宅,把孔子及七十二弟子。首開 從而巴的先例。1 此種關於從而巴制度的研究,引發了我的興趣。孔子以其在教 育及學問上的成就,受到後人的景仰祭肥,爾巴孔後來不僅演變成國家重要 的記典,甚至在地方學校中,也有所謂的「先師廟」或「大成殿」。而在 翻查地方志的過程中,發現明代的地方學校中除了先師廟紀孔子之外,男 外有「鄉賢祠」與「名宣祠」等祠堂的建置。這兩種祠堂,在宋代的地方 志中沒有任何的記載。而「鄉賢祠」在明代之後,到了清代,仍然存在於 地方學校中,一直到了民國初年,新式的學校制度建立,這兩種祠堂才被 廢除。「鄉賢祠」的功能是什麼?它是在什麼時候出現?而什麼樣的人可 以進入「鄉賢祠J ?這些疑問,引發我的動機。而目前,我尚未看到任何 有關於這兩種祠堂的研究。 |
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66 |
Date: | 2002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s | Size | Format | View |
---|---|---|---|
C3-4.pdf | 8.451Mb | application/pdf |
View/ |
The following license fil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This item appears in the following Collection(s)
-
3.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第三期】
(民國91年4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