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3.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第三期】 by Issue Date
Now showing items 1-9 of 9
-
黃, 偉倫 (政大文學院, NaN, 2002)[more][less]
Abstract: 推原「氣」此一概念,它不僅是中國古代思想家的「共同論域J ' 且其意涵亦在思想發展的歷史進程裹,因著各家思想的理解或理論 需求,不斷地演變擴充而呈現出多元、開放的面貌,甚且在宗教、 醫學、文學、繪畫等其它領域裹,也常涉及對於「氣」的諸多詮解 和應用,因此,就「氣」的實用屬性而言,它可說已經超越了專屬 門類的局限,而成為中國文化裹一個意涵豐富的文化元素。 然而如果追溯「氣J 概念在思想史上的發展情狀,那麼莊子對 於「氣」的理解與闡發,可說真有相當重要且特出的里程意義,茲 從思想史的角度來說,莊子承繼了前此對「氣」的理解,並形成了 自己的氣論而賦予後來思想家撞事增華的資糧;再就莊子哲學的體 系來看r 氣」之作為莊學的主要範疇l之一,它則與其它範疇共同架構了整個理論體系,以及莊子之所以為莊子的特殊思想面貌和型 態。並且,從「氣」這一自然意義濃厚的概念來說,儘管中國哲學 的特質是環繞著以生命實踐為終始的開展,而整個莊子哲學的關懷 核心也仍在人生哲學一端,只是莊子他究竟和儒家的路數不同,他 並不從社會的、倫理的觀點來省察人生,而是從一種自然的、宇宙 的角度來俯視人生,因此當莊子在追求適性逍遙的精神自由之同 時,除了對現實社會環境抱持一種冷峻的審視,企圖消解其糾結並 超越之,更重要的是,他還對永恆的宇宙根源作一種熱烈的探索, 以期精神生命能與之冥契,進而與天地共化同遊2 。所以從這個面向 來看,當我們釐清了莊子對自然世界的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就等於 是對莊子在進行人生哲學思考時其思想元素、理論依據或邏輯前提 的把握,而在莊學氣論裹,他那具有「遍在性」與「二重性」的氣 化宇宙論觀點及其氣論思維的工夫修養與境界表述,便清晰地表露 了這樣一個理論線索。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62 Files in this item: 1
C3-1.pdf (8.181Mb) -
曾, 秀萍 (政大文學院, NaN, 2002)[more][less]
Abstract: 關於白先勇的小說研究成果雖然多,不過多半著重於其悲憫情懷、民 族鄉愁、人性生命課題、表現技巧的探討,從性別的觀點討論的文章並不 多。然白先勇小說中的性別議題十分值得開發,加上其對女性與同志的關 注,在作品中佔一半以上的份量,這樣的呈現並非偶然,可說是他嬋精竭 慮的成果,其細節化細緻的描寫筆法,迴異於一般著重於家國大敘述的男 性作家,而能在個人、生命、性別與家國之思中,取得相當的平衡,在當 時封閉保守的社會氛圍中實屬難得,頗有洞燭機先之見。作家在創作時雖 未必有豐富的女性主義意識,然其作品仍可因作家對性別弱勢的女性與同 志獨特幽微的描摩與關懷,而能在今日讓我們進行男一種角度一一從性別 理論的觀點來探討,其作品深其時代性,更有超越時代的向度,於世紀末 的今日,猶能給我們深切的省思及啟示,值得我們重新檢視與深究。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64 Files in this item: 1
C3-2.pdf (6.401Mb) -
魏, 澤民 (政大文學院, NaN, 2002)[more][less]
Abstract: 馬克思在提及中國社會時,常把她當作一個落後發展地區的典型例 子,並以此反饋來突顯出資本主義的活動,進而把中國形容成一個時間 在那裡停滯不動的社會。誠如他所言,中國是一個指「背逆時間像植物 一般懶洋洋地成長的社會」。然而在<共產黨宣言>裡,中國被他當做 是一個喻例,用來說明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趨勢,按照他的理論,在每個 地區每個領域,資本主義摧毀了各個社會的中國長城式的屏障,強有力 地將它們納入自己的運行軌道。l或許這有一點諷刺的是,當初馬克思所 指涉的這個背逆著時間像植物一般懶洋洋成長的社會,如今竟成為馬克 思主義政治學的堡壘。當初馬克思正是以資本主義全球化方式將中國納 入歷史發展的陰影部份,然而後來中國共產革命者(中國共產黨人)卻 是恰妙的利用這種歷史發展趨,力圖擺脫這種懶洋洋成長的形象,希望 中國得以進入世界歷史之中,不再做為其歷史的附屬地位而存在。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65 Files in this item: 1
C3-3.pdf (10.03Mb) -
楊, 凱茜 (政大文學院, NaN, 2002)[more][less]
Abstract: 平民教育的普及,起於孔子,後世學者乃尊其為至聖先師。古人每事 必祭其創始之人,對於這位平民教育創始人的崇拜與祭記,據黃進興研 究,原先是家廟、祠堂,性質的孔廟,在西漢年間,逐漸成為官廟。東漢永 平十五(72 年)年,明帝過魯,臨幸孔子宅,把孔子及七十二弟子。首開 從而巴的先例。1 此種關於從而巴制度的研究,引發了我的興趣。孔子以其在教 育及學問上的成就,受到後人的景仰祭肥,爾巴孔後來不僅演變成國家重要 的記典,甚至在地方學校中,也有所謂的「先師廟」或「大成殿」。而在 翻查地方志的過程中,發現明代的地方學校中除了先師廟紀孔子之外,男 外有「鄉賢祠」與「名宣祠」等祠堂的建置。這兩種祠堂,在宋代的地方 志中沒有任何的記載。而「鄉賢祠」在明代之後,到了清代,仍然存在於 地方學校中,一直到了民國初年,新式的學校制度建立,這兩種祠堂才被 廢除。「鄉賢祠」的功能是什麼?它是在什麼時候出現?而什麼樣的人可 以進入「鄉賢祠J ?這些疑問,引發我的動機。而目前,我尚未看到任何 有關於這兩種祠堂的研究。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66 Files in this item: 1
C3-4.pdf (8.451Mb) -
胡, 川安 (政大文學院, NaN, 2002)[more][less]
Abstract: 研究錢穆的著作在當代大致上有下述幾家:黃克武的(錢穆的學術思 想與政治見解〉就從〈國史大綱〉、〈史學導論〉、《朱子新學案〉、〈中國學 術通義〉等論著中指出錢氏史學與經學合一的特質。黃克武將錢穆思想、中 重視史學的「變」之觀念;以及「法先王」中「不變」的兩個面向做了一 個從史學論著本身探討其作品特色的論述。l 另外如胡昌智〈錢穆《國史大綱〉的社會背景〉、〈社會變遷中演化式 歷史意識之產生一《國史大綱} > ; 2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麟一錢穆與現代 中國學術〉等。3這些研究將錢穆的史學與其所處的環境做結合,展現並把 錢穆史學的時代意義表現出來。胡昌智的重點在於將〈國史大綱〉中對於 中國文化特殊性的強調與德國的歷史主義做比較。而余英時則用思想史之 方法,採宏觀的角度,將錢穆之史學與當代中國流行的學術一新儒家、馬 克思主義、實用主義~故對照的比較,並從中點出錢穆捍衛傳統史學的觀 點。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67 Files in this item: 1
C3-5.pdf (8.565Mb) -
李, 佩如 (政大文學院, NaN, 2002)[more][less]
Abstract: 聖人一詞,是理想人格的代稱。中國理想人格模式的建立,在春秋戰 國諸子競鳴的時代,形成了完備的基礎。然而, r 九家之術逼出並作,各 司|一端,崇其所善J 因此,對於聖人一詞的意涵,各家賦予不同的解 釋,蔚為大觀。相對於「留意於仁義」的儒家,道家對於聖人,有著迴然 不同的期待。作為道家經典代表之一的〈莊子}於今可見的三十三篇當 中, r 聖人」這個詞共出現了一百一十次。就「聖人是理想、人格的代稱」 這個角度而言,總覽《莊子〉中對聖人的描述,可以概括性的掌握此書作 者的基本思想與主張。但是,當我們逐一檢索各篇時,卻出現了十分弔詭 的現象:同樣是「聖人」這個詞,在《莊子〉中所被賦予的特質與評價卻 出現了不一致,甚至是全然相反的情形。子書是中國古代哲學家思想總體 的代表, {莊子〉出現了前述的概念運用上的矛盾現象,值得釐清與探究, 本文即以「聖人」一詞為線索,試圖尋求可以解釋「聖人不一」的理由, 並觀察其分歧的情形。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68 Files in this item: 1
C3-6.pdf (6.123Mb) -
陳, 宛萱 (政大文學院, NaN, 2002)[more][less]
Abstract: 當我們詢問一個作家為什麼他要寫作的時候,往往會得到這樣的答 案: r 因為我不得不寫。」好像有許多無法解釋的千言萬語一下子使這個 慣常使用文字的人為之語塞,叉好像某種神秘的天命落在他身上讓他只能 夠埋著頭苦寫卻不明白這全能造物主的旨意。分析「書寫(writing) J 的意 義,或許能給我們一點比較清楚的解釋:書寫的意義正在於它能夠有系統 地再現作者的個人經驗、表現個人的思想與見解,而透過出版,能夠把作 者的經驗、思想傳遞到相當數目的群眾中1 。在這裡我們必須排除書寫中幻 設性的一面,即如經驗記錄的作品,以利進行經驗與書寫關係的探究。在 這樣的限定下,本文選擇了三本不同層次的傷痛經驗文本,從大至小、從群體到達個別,以求展現在傷痛經驗記錄的書寫中,具有一種相同的本 質,即書寫對於書寫者面對傷痛有正面且積極的作用:幫助他們接受事 實,並且嘗試著把它帶入自身的時間流中。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69 Files in this item: 1
C3-7.pdf (10.02Mb) -
曾, 秀萍 (政大文學院, NaN, 2002)[more][less]
Abstract: 欲構築多元的台灣文學史,必須觀照到為性別文化生色頗多的同志l文 學。白先勇做為台灣最早開拓同志書寫版圖的重要作家其作品自然有重 新解讀與理解之必要,以瞭解其多層面的意義。早在創作之初白先勇即以隱微的筆法,描繪這份難以說出口的情欲,如〈玉卿嫂〉中容哥面對慶生 時所顯現的特殊情感、〈月夢〉中吳鍾英與靜思欲語還休的續給、在〈青 春〉裡老畫家對少年的渴求、〈寂寞的十七歲〉楊雲峰對魏伯颺的親密與 愛慕,同志情欲呼之欲出,卻叉因世,[育之諱而在若有似無間蒙上一層唯美 與朦朧的面紗。旅居美國的白先勇在創作中晚期於同志書寫上有重大突 破,呈現同志血肉交織的具體生活困境,突破先前的隱諱,直陳同志生活 處境與壓力,例如:在情慾困境與男性暴力下掙扎的總司令與五寶、娟娟 ( (孤戀花) )、〈滿天襄亮晶晶的星星〉和〈孽子〉則譜出了情欲與權 力糾結的男同志生活。同志書寫幾乎貫串了白先勇從早期到晚期的小說與 雜文寫作而《孽子〉就是他在同志議題創作中的高峰,集合了過去在同 志書寫所關注與思考的焦點,也開展了更多深入的面向。從不少訪談與白 先勇自己的雜文中,可以看出自先勇本人對同志書寫的期許。4 (孽子〉作 為自先勇創作歷程中唯一的長篇小說,不僅可見同志主題在其個人與藝術 生命中的份量,在華文文學上亦是同志書寫的開山之作,其地位與意義更 形重要。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70 Files in this item: 1
C3-8.pdf (12.75Mb) -
莊, 蕙綺 (政大文學院, NaN, 2002)[more][less]
Abstract: 唐代是中國詩歌發展的重要時期,尤其是興象玲瓏、自然 湊泊的盛唐氣象,更被後代作為追求的理想境界一一所謂「詩 必盛唐」。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唐時期在我國詩史上也具有重要 的關鍵意義,在國家政治每況愈下,宣官專權、藩鎮割據、朋 黨傾車L 等亂象叢生之際,中唐文人奮力掀起詩歌的革新風潮, 無論是以詩歌為諷喻利器的樂府詩人,或是尚奇求險而開闢新 風的苦吟詩人,均標舉著「唐文學的第二次繁榮」。 當我們深入觀察唐文化之形態,會發現初盛和中晚分屬於兩 個不同的文化型構,清﹒ 葉變云r 吾嘗上下百年, 至唐貞元、 元和之間,竊以為古今文運詩運至此為一大關鍵也。」所謂中 唐「乃古今百代之中,而非唐之所獨得而稱『中』者也。J 陳 寅佫云: r 唐代之史可分前後兩期,前期結束南北朝相承之舊局 面,後期開啟趙宋以降之新局面,關於政治社會經濟如此,關 於文化學術者亦莫不如此。」2 綜而觀之,中唐不僅是唐詩前、 後期之轉折點,也是中國文學史乃至文化史的轉變關鍵。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71 Files in this item: 1
C3-9.pdf (11.12Mb)
Now showing items 1-9 of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