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論漢代騷體賦和散體賦的特點
Title: | 略論漢代騷體賦和散體賦的特點 |
Author: | 何, 沛雄 |
Abstract: | 賦體之興,原本〈詩〉、〈騷} ,出入戰國諸子l 。劉懿〈文 心雕龍﹒詮賦〉說r 賦者,鋪也,鋪采摘文,體物寫志也。」 本於〈詩〉、〈騷〉而以抒情寫志為主的,可說是騷體賦;出入 戰國諸子而以紀事體物為主的,可說是散體賦。 劉向編〈楚辭} ,收錄楚人的作品,抵有二或三人(屈原、 宋玉及景差2) ,而收錄漢人的騷體(楚辭體)作品凡六家(賈誼、 准南小山、東方朔、嚴忌、王褒、劉向) ,可見漢代的賦家,也 善於作楚辭。 楚辭稱為騷,始自梁代蕭統。他編築的〈文選} ,特立騷體於詩之後、七之前,錄屈原的〈離騷經〉、〈九歌〉、(九章〉、〈← 居〉、(漁父) ,宋玉的(九辯〉、〈招魂)和劉安的(招隱士)。 劉懿撰〈文心雕龍) ,討論楚辭,即以「辨騷」標目,於是後人以 騷代表楚辭,而騷體便指楚辭體;凡模仿楚辭體的賦篇,稱為騷體 賦。但這襄要特別指出,漢人所作的騷體(楚辭)的作品,不僅採 用楚辭的共通形式3 '更模仿屈原的語氣,以代言的方式,替他抒發 「行而見疑,忠而被讀」的怨憤情緒。後者是仿效或採擠、楚辭的形 式,以作者的身分去抒發個人的情感,而這情感是多方面的,不限 於「罹譴憂國」而已。 |
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78 |
Date: | 1996-12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s | Size | Format | View |
---|---|---|---|
b4-5.pdf | 7.033Mb | application/pdf |
View/ |
The following license fil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