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元雜劇看元代文人的悲劇心裡—以取材自史記的底本為探討線索
Title: | 由元雜劇看元代文人的悲劇心裡—以取材自史記的底本為探討線索 |
Author: | 鄺, 采芸 |
Abstract: | 我國戲曲在進入十二世紀以後,開始演變成了較為完整的藝術形式。及至南 宋滅亡,元王朝統一中國後,北雜劇更出現了極盛的局面。據元﹒夏庭芝〈青樓 集〉的記載,當時南方的江湖、江西、湖廣等行中書省的許多大城市,也都有了 北雜劇藝人的足跡。在其男一本〈青樓集志〉亦云r 內而京師,外而郡昌,皆 有所謂構欄者,辟優萃而隸樂,觀者揮金與之。J 可見當時演出的盛況。(註 而從遨遠的宗教儀式、徘優歌舞演變至元代,戲曲不僅是形式的更送,且是 內容的提昇。在元代巨大的社會變動中,破繭而出的嶄新生命,頓時熔鑄成波瀾 壯闊、氣勢宏偉的雜劇模式;隨著作家,作品風起雲湧,蔚為奇觀。我們可以說 元雜劇的繁盛期,即是中國戲劇的黃金時期;而這種藝術現象,無論是產生的原 因,還是產生的方式和規模,都不會是偶然的。清李漁在〈閒情偶寄〉中更肯定的認為: 元有天下,非特政刑禮樂,一無可宗,即語言文字之末,圖書瀚墨之微,亦 ')1' 概見。使非崇尚詞曲,得琵琶、西廂,以及元人百種請書、傳于後代,則 當日之元,亦與五代金僚,同其;民滅,焉能附三朝曬尾,而掛學士文人之齒 頓哉? |
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99 |
Date: | 1997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s | Size | Format | View |
---|---|---|---|
c1-4.pdf | 12.03Mb | application/pdf |
View/ |
The following license fil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This item appears in the following Collection(s)
-
1.陳百年先生學術論文獎論文集【第一期】
(民國86年6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