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史觀的建立及其擴張
Title: | 臺灣史觀的建立及其擴張 |
Author: | 陳, 芳明 |
Abstract: | 所有從事台灣研究者越來越注意到一個事實,便是許多長期受到遺 忘、塵封、禁鋼的史料,由於思想的開放而次第重見天日。台灣社會日益 邁向沒有禁忌的年代之際,歷史留下來的疑惑與謎團也因史料的不斷出土 而逐漸獲得解答。無論是歷史研究或文學研究,都正面臨一個再整頓、再 解釋的階段。 史料出土運動之蔚為風氣,誠然是從民間橫跨到官方的一種歷史意識 的覺醒。自八O 年代晚期以降,由於二二八事件的平反運動而捲起了史料 挖掘的風潮。除了口述歷史的採訪在民間展開之外,官方也在客觀形勢的 要求下次第公布檔案文件。口述歷史的大量挖啦,已不再只是侷限於二一 八事件。凡是戰後發生的重要政治案件,包括白色恐怖、美麗島事件的歷 史採訪,也都陸續整理出版。這種工作的範圈,也逐漸從戰後歷史往上追 溯到日據時期。中研院採訪日據時期知識份子的中國經驗,以及民間也對 日據的藝妓、媳婦、慰安婦等等史料的查訪,都顯示歷史記憶的重建,已 是現階段台灣研究的主要動力。這種史料上不懈的追索,無形中擴大了歷 史視野。 官方史料開放的範圍,也逐漸偏離二二八事件而擴及其他層面,台灣省文獻會的台灣拓殖會社史料有計畫地製成數位光碟,國史館也逐漸從黨 史的整理, 而漸漸注意到戰後民主運動史料的收集。尤其是雷震冤案的內 部艾件之公布,為台灣社會帶來一定程度的衝擊。台灣各縣市的文化局在 史料整理上,也不遺餘力。像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初步翻譯完成的{ 熱蘭遮 城日記} ,為荷鄭時期的研究帶來全新的觀點。 |
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57 |
Date: | 2003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s | Size | Format | View |
---|---|---|---|
a5-0.pdf | 3.949Mb | application/pdf |
View/ |
The following license fil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This item appears in the following Collection(s)
-
5.第五屆中國近代文化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鄭成功、劉銘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