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與魏晉南北朝賦
Title: | 道家與魏晉南北朝賦 |
Author: | 畢, 萬忱 |
Abstract: | 道家對魏晉南北朝賦思想內容的影響, 本文提出以下三點: 一、演繹老莊,復述玄理。如王彪之〈水賦〉描寫水的形象、 特徵'水有形叉無形, 遇大則大,遇小則小, 時而方,時而圓,清 虛恬淡,滋潤萬物, 是一切生命之源。與此賦相類的賦, 還有晉明 帝司馬紹〈蟬賦〉、謝尚〈談賦〉等,都是以道家思想作為描寫議 論對象的。更多的賦是以道家解釋社會人生、抒發其思想情懷。如 庚數(意賦) , 認為人生榮辱、窮達、生死同為一體, 張華(鵝鵲 賦〉以鳥小無用而自安、鳥大而有用而罹難為喻, 抒寫求全保生的 思想。叉,陸雲〈歲暮賦) , 庚間(狹室賦〉、(閑居賦) ,陶淵 明(感士不過賦) , 李嵩〈述志賦) , 謝蔥連〈雪賦) , t工總〈修 心賦〉等,雖各有主題, 但都從某種角度對道家的自然無為、1萬物 齊一、縱心物外的思想有所發揮。 二、描寫道的境界,表達人生追求。阮籍(清思賦) ,孫綽〈遂 初賦〉、(游天臺山賦〉等堪稱這類賦的代表。 三、敘事言惰,多關涉道家。張華〈歸田賦〉、陸機〈應嘉賦〉、 陸雲〈逸民賦〉、孫承(嘉遁賦〉、謝靈運(逸民賦〉、〈入道至 人賦〉等, 描寫隱士生活, 稱讚|噫逸思想, 可謂直承道家。稿康(琴賦〉、潘岳〈秋興賦〉、〈閑居賦〉、潘尼(哦王冒桶賦)、陸機〈嘆 逝賦〉、(大暮賦) 、鮑照〈觀漏賦〉、(圓葵賦〉、謝眺〈思歸 賦〉、江淹〈丹砂可學賦) ,李驀(釋情賦) ,何遜(窮鳥賦〉 梁簡文帝蕭綱〈玄虛公子賦〉等,其主題,其傾向,都具有濃重的 道家色彩。 總之,魏晉南北朝賦含蘊道家的觀念意識是相當廣泛而深刻 的。 |
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54 |
Date: | 1996-12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s | Size | Format | View |
---|---|---|---|
B3-13.pdf | 7.622Mb | application/pdf |
View/ |
The following license fil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