邏輯學的「原汁原味」和理則學的「中西雜糅」
Title: | 邏輯學的「原汁原味」和理則學的「中西雜糅」 |
Author: | 邢, 滔滔 |
Abstract: | 陳大齊先生在其所著《大眾理則學〉的開篇處,表達了一個宏大的理 理則學有三大淵源,希臘的邏輯、印度的因明、中國的名學,各居 其一......三者合治於一爐,以成大一統的理則學,自是理則學應有 的理想。1 這一理想、若能成立,其價值在今日東西方文化相互借鑒、彼此融合的背景 下,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彰顯,在此不須贅言。但此理想之成立,卻需 要諸多條件,暫不論學者的學力、異質文化的衝突、與政治經濟有闋的「話語霸權」等外在條件適合與否,僅從學理而言,主張此理想成立至少須假 定三個前提,第一,邏輯、因明和名學三者各有其長,不能以其一包攝其 他,否則即可以一代三,不發生各采所長, r 合治於一爐」的問題。第二, 三者的學理性質相去不遠,能在某些方面相互融合。第三,三者中有一者 可為基本出發點,據之以融合其他。 西方邏輯經兩千餘年的發展r 日益美備J 近百餘年更有符號邏輯 出現,應用數學技術,達至前所未有的嚴格、精確與完備,而因明和名學 都未有此種成就,所以,探討三者結合的學者,大都以西方邏輯為主,以 名學和因明為輔,對他們而言,第三個前提在實際中已經解決。2但是, 西方邏輯是否已臻極致,或根本排斥因明和名學,因而我們只須盡取西 方,不須畫蛇添足,做無益的融合?這便是前兩個個前提是否成立的問 題,也是本文主要關心的問題。 因為問題涉及太廣,無法籠統言之,所以本文打算考察陳先生和王憲 鈞先生3相反的觀點與做法,做一種個案研究,比較兩方的異同,希望能 在比較具體的情境中,對問題的一兩個方面有所澄清。本文取材的範圈, 主要是陳先生的《大眾理則學〉一書和王先生的《普通邏輯〉一書提綱手 稿。4二文寫作年代相去不遠,都致力於在中國普及「普通」的或「大眾 的」邏輯思想和知識,或可分別作為中西印「雜標」觀和西方「原汁原味」 觀的代表。 |
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92 |
Date: | 2001-05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s | Size | Format | View |
---|---|---|---|
a4-10.pdf | 2.937Mb | application/pdf |
View/ |
The following license fil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This item appears in the following Collection(s)
-
4.第四屆中國近代文化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陳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