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uthor |
彭, 文林 |
|
dc.date.accessioned |
2009-07-08T02:56:53Z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7-08T02:56:53Z |
|
dc.date.issued |
2005 |
|
dc.identifier.isbn |
986-00-3560-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clair/202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在古代中國傳統的國家政治裡,諸國並立而維持一個統治上的整體似乎是
一種常態,分合之間,主要的區別在於是否承認一個國家作為共主,這或許是
古代統治權力無法抵達到四域的緣故。在唐堯的時代,天下號稱萬國,所以書
經講 :r 協和萬邦,黎民於變時雍。
1 J
這種情況似乎一直持續到周朝,(周易
﹒比象傳〉講:r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萬圈,親諸侯。2J自秦漢而後,國家
數目減少,不過,在分合之間,
r合」的意思係指承認一個共同的統治者。「分」
係指兩或多個互相對立的國家都稱帝,藉以宣示其主權,變成為天下的宗主。
因而在「天下合」時,政權之承認在於宗主,在「天下分」時,政權承認與否
似乎存在於「合縱」和「連橫」之間。然而依據傳統的判準大概可分為兩個:一個是所謂的「夷夏」之別,另一個是所謂的「王霸」之分。前者是家族
、種
族(血緣關係上的)和文化的分別而形成的判準'依據這種判準,通常將一個
不被承認的政權稱為「偽
J(例如:在氏族上,王莽、武后稱帝為偽朝;在種族
上,汪精衛和搏儀與日本合作的政權也稱為「偽J' 在文化上,
r微管仲,吾其
被髮左社矣。 J) ,後者並不以種族作為區分的判準,而是以治「道」作為標準,
用這樣的判準來說,一個國家是否可以成為宗主國,不在於國家的大小,而在
於政事處理的方式。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Junwei Huang (jiunnwei@gmail.com) on 2009-07-08T02:56:53Z
No. of bitstreams: 1
a6-1.pdf: 6311360 bytes, checksum: 2276b1613e56ecd237e1a06abac10118 (MD5)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09-07-08T02:56:53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a6-1.pdf: 6311360 bytes, checksum: 2276b1613e56ecd237e1a06abac10118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5 |
en |
dc.language.iso |
zh |
en |
dc.publisher |
政大文學院 |
en |
dc.relation.ispartofseries |
中國近代文化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6 |
|
dc.subject |
文化認同 |
en |
dc.subject |
政治認同 |
en |
dc.subject |
精神現象學 |
en |
dc.subject |
純粹意識 |
en |
dc.subject |
經驗意識 |
en |
dc.subject |
文化意識 |
en |
dc.subject |
國家意識 |
en |
dc.subject |
價值意識 |
en |
dc.subject |
意識形態 |
en |
dc.title |
從精神現象學的觀點分析意識的文化與政治認同問題 |
en |
dc.type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