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contributor.author |
潘, 小慧 |
|
dc.date.accessioned |
2009-03-09T09:37:11Z |
|
dc.date.available |
2009-03-09T09:37:11Z |
|
dc.date.issued |
200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135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孔子說過r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J ((論語﹒憲問
12 . 24 }) 因此,後來儒學就被稱為「為己之學」或「身心性命之學」。
l 為己」就是要完成自己的人格,是「欲得之於己也J 有別於「為
人」之「欲見之於人也」。為己與「己立立人」毫不衝突r 為己
之學」也不妨礙服務社會人群,前者甚至是後者的基礎。因為「己」
不是弧立的自立體,而是一個在複雜人際網絡中所呈現的中心存
有。人的自我完成絕不可能封閉在狹隘的自我世界裡'人是透過立
人、達人、與他者的互動中才完成自己。這種自我質現,是人性的
充分實現,是一種理想人格或晶緒的達致。因此,孔子所開創的儒
學,在「學」的內涵上,是學做在此世中的人,學成為一個「君子J '
字成為一個有為有守的知識份子。此即構成儒家之為「成德之學;
;也之學」的實質內涵也使得儒家倫理學呈現一「德行倫理干」
vlrtue ethics ) 的面貌。本文首先從孔子「學」、「為己之學」的概念出發,指出「為
己之學」與「為人之學」的差異,並指出孔子論學的根本在於「成
德」而非知識技能;其次,由孔子論學可建構孔子的倫理學其實是
一種「德行倫理學」型態;最後,指點出孔子「為己之學」的展開
對現今社會仍可有的啟發與意義。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Submitted by Junwei Huang (jiunnwei@gmail.com) on 2009-03-09T09:37:11Z
No. of bitstreams: 1
b2-10.pdf: 5333036 bytes, checksum: d19ea03b02730a27adbfb2a489dc4be2 (MD5) |
en |
dc.description.provenance |
Made available in DSpace on 2009-03-09T09:37:11Z (GMT). No. of bitstreams: 1
b2-10.pdf: 5333036 bytes, checksum: d19ea03b02730a27adbfb2a489dc4be2 (MD5)
Previous issue date: 2001 |
en |
dc.language.iso |
zh |
en |
dc.publisher |
政大文學院 |
en |
dc.subject |
終身學習 |
en |
dc.subject |
論語 |
en |
dc.subject |
德行倫理學 |
en |
dc.subject |
為己之學 |
en |
dc.subject |
孔子 |
en |
dc.title |
孔子「為己之學」的展開 |
en |
dc.type |
Article |
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