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老莊道家析論荀子的思想性格
Title: | 由老莊道家析論荀子的思想性格 |
Author: | 王, 邦雄 |
Abstract: | 史記將孟苟同列一傳,除了性善性惡兩家異說的並列之外,最大的原 因,當在孟苟皆是孔子思想的繼承者。l 而歷來詮釋先秦儒學,孔孟苟的 序列格局,似已成定論。孔子仁義禮並重2 '孟子重仁義,而苟子重禮義。 義從仁來,仁是善端良知本心,以心善說性善,所以義的源頭活水就在性 善說;義從禮來,而禮起於聖人之偽,聖人化性起偽,而人性是惡,偽何 自起,苟子轉由心說,心不是德性心,而是虛靜心,此非承自孔孟儒學,而自老莊道家來。3如是,理解苟子學說的重心,似乎不在性,而在心, 且不必然從儒學傳統來詮釋,而大可另開一扇門,從道家思想來反思,或 許會有別開生面的發現吧!4 再進一步言之,孔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J (里仁) ,仁是價值的 根源實理,智則是價值的權衡虛用,而孟子重仁,苟子重智,孟子以仁識 心,苟子以智識心。5孟子仁義禮智一體並稱,苟子禮義連言。孟子身處 禮壞樂崩之戰國亂局,禮制之價值規範'義理之價值判斷,與智用之價值 權衡,皆收攝於內,世無堯舜,而人皆可以為堯舜;而苟子人性是惡,心 虛靜而顯智用,義不在內在之仁,而落於外在之禮,且是智心知道的產物, 云r 君子處仁以義,然後仁也;行義以禮,然後義也。J (大略)此與 孔子思想攝禮歸義,攝義歸仁的理路6 '正逆向而行,仁依義而處,義據 禮而行,轉關在,禮義生於聖人之偽,而非生於人之性,偽何自起,不在 天道,不在人性,而僅能歸於心,此智心之虛用,叉從道家來。故本文試 圖從傳統之孔孟苟的詮釋觀點走出來,而轉向老莊道家來認知苟子的思想、 性格。 3 |
URI: |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85 |
Date: | 2001-05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s | Size | Format | View |
---|---|---|---|
a4-2.pdf | 7.279Mb | application/pdf |
View/ |
The following license files are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This item appears in the following Collection(s)
-
4.第四屆中國近代文化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中國近代文化的解構與重建【陳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