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1.第一屆中國近代文化問題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by Title
Now showing items 1-9 of 9
-
王, 煥琛 (政大文學院, NaN, 1996)[more][less]
Abstract: 中國歷史自漢唐一統以來,大體上遵循儒家文化之發展,殊少有本質上的變異,社會上仁人志士畢生所努力不懈者,無非為傳承儒家文化之傳統,求理解,求闡揚,求實現之。惟自鴉片戰爭(道光22年1842 )炮轟中國國門,是帝國主義對中國侵略行為的開始,也是另一文化類型嶄然不同的外力相繼侵入,遂被迫將中國傳統文化必須變異。但欲將兩千年來固守勿渝的文化,一舉而盡棄之,勢有所不能,於是產生「傳統文化如何解構,如何重建J 是為重要問題。因為自此以後,中國社會經濟發生變化,政治思想亦發生變化。西洋物質文明的威脅一「船堅砲利」、「輪船之迅,洋砲之遠J 逼迫落後的中國不能不接受資本主義社會產生的一切文物制 度。中國人首先體驗救國要迎頭趕上人家,而迎頭趕上首要的,是學習西洋語言文字不可。同文館(英文意譯為School of Combined Learning ) 遂應時代需要而產生。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35 Files in this item: 1
a1-2.pdf (5.094Mb) -
李, 增 (政大文學院, NaN, 1996)[more][less]
Abstract: 嚴復之「體用」論之目的在為國家提出救亡圖存,變法富強之哲學基礎,其主旨在批判「中體西用」戲論乏不通,而主張「體用一源」之論,以假借西化為手段以達致救國圖強之目的者也。其理論形成其整個思想體系之脊椎'並貫穿其體系內而佈置為經緯者也。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41 Files in this item: 1
a1-5.pdf (5.844Mb) -
高, 大威 (政大文學院, NaN, 1996)[more][less]
Abstract: 中國近代思想家嚴復(1853-1921)主要以譯介西方理論名世,唯從他留下來的大量著作看來,對中國傳統學術顯然也下過相當深的工夫,在這方面,他的意見除了散見於幾部譯著的按語與時論篇章之外,針對專書的闡發則見於他的古籍評點,其中,思想類的有兩種,皆為道家的經典,而且是最重要、最具代表性的兩部:一是〈老子),一是《莊子〉。當然,這絕不意味我們可以逕行將他歸入道家,或者將老莊思想定為其觀念的主調,因為,從早年到晚年,嚴復對知識始終抱著會通眾學 、歸攝一理的基本態度。不過,他對老莊興趣濃厚並有相當的認同,則為不爭之事實,這一點,他不但偶爾形諸筆墨,我們更可從他以「幾道」為字察知。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38 Files in this item: 1
a1-3.pdf (7.190Mb) -
尉, 天聰 (政大文學院, NaN, 1996)[more][less]
Abstract: 嚴復生於公元一八五三年(清咸豐三年) ,逝世於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 ,綜其一生的背景,在西方正是近代資本主義、科技主義、工業主義成熟、擴張而叉呈現危機的時代; 也就在這樣的潮流沖擊下而出現了中國鴉片戰爭、太平天國、同光中興那一連環作用的現實。嚴復就是在一歷史發展和歷史現實中所產生的中國知識分子。他是同光時代知識分子的一個類型,有時甚至可以稱之為一種典型 。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34 Files in this item: 1
a1-1.pdf (10.89Mb) -
黃, 克武 (政大文學院, May 4, 1996)[more][less]
Abstract: 二十世紀初年以來人類的歷史發展常被描寫為自由民主與共產極權 的鬥爭以及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鬥爭, 1然而自1980年代, 中國大陸開始走向「具有中國社會主義特色的市場經濟J 蘇聯與東歐(Soviet blo c) 叉相繼解體之後,許多學者開始對人類未來規範性的發展或所謂「現 代化」的進程有一共識。在政治方面,有些人以為走「國際主義」路線的 共產主義已經沒落,而英美式的自由民主理念與國家政體將為世界的潮 流;在經濟方面,許多人則指出資本主義,尤其是環繞著精確計算的經濟 思想與制度,是歷史「理性精神」的展現,為二十一世紀必將採行的辦法。 2不過最扼要的討論可能是英國學者John Dunn在一本名為《面對未來的西 方政治理論) (H'estern Political Theory in the Face 01 Future) 中 的看法,他的論點顯示人類未來發展的三個彼此相闋的主要方向是國家主 義(national ism) 、資本主義(capi tal ism) 與彌爾式的民主(Millsia n democracy) 0 3 目前世界歷史的走向似乎是支持他的論點,如英、美、德、日等現代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幾乎都是將此三者成功地結合在一起;而 其它現代化層度較低的國家或地區則是在這三方面的表現不如人意,或與 此背道而行。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71 Files in this item: 1
a1-9.pdf (12.23Mb) -
沈, 清松 (政大文學院, May 4, 1996)[more][less]
Abstract: 由於當代社會中科技的急速進步和生活意義的危機,科學與倫理的關 係問題,在今天愈顯得重要。在德文中, Wi ssenschaf t-字通常指一套空 系統、可發展的學問。在英文中, science一詞雖亦被用來指稱社會科學 (Social sciences) ,甚或人文學科(Humanities) ,但往往用以指稱自 然科學(Natural sciences) 。在中文學界r 科學」一詞雖也用來指社 會科學,但在實證主義的影響下,即使今天主流典範已然崩毀1 ,國人說 到「科學J 往往只想到自然科學。因此當我們問及科學與倫理的關係問 題之時,我們間的既是有關科學研究與倫理道德的關係'同時也涉及自然 科學(Naturwissenschaften) 與精神科學(Ge i steswissenschaften) 的 關係。 我們可以這樣提問題:倒底是要為了科學的嚴格性而將倫理道德化約 至自然科學,將精神科學化約至自然科學,用自然科學的法則來說明和決 定倫理道德現象和精神科學;或是要堅持精神科學與倫理道德有其特殊 性、超越性,不能化約至自然科學的決定?換言之,究竟科學研究與倫理道德、自然科學與精神科學一,有一致性,可以進行化約,並且可以用自然 科學的方法和規則來研究並說明倫理道德?或者,自然現象與倫理道德有 其斷裂性,不可以進行化約,而必須尊重兩者的差異?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70 Files in this item: 1
a1-8.pdf (7.214Mb) -
鄔, 昆如 (政大文學院, May 4, 1996)[more][less]
Abstract: 西方傳統的宇宙論,有關宇宙的起源、生成變化問題,所採取的是「創 造說J ( Theory of Creation ) 。這原是基督宗教承傳白地中海東岸希伯 來文化的遺產,對「至上神J (單一神Mono - the ism) 信仰的成果。l 雖 然,在西方世界的文化流變中,也會有過從希臘柏拉圖傳統的「流出說」 ( Theory of Emanation) 2 ;但是,由於長期的文化獨尊基督宗教í 創 造說」始終成為西方的顯學,其至上神觀一直排斥著「流出說」所能引起 的「泛神論J ( Pan - theism) 。至於不接受「創造說J 也不接受「流 出說」的「無神論J ( A - the i sm ) ,卻更是受到宗教當局的排斥和禁止。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68 Files in this item: 1
a1-6.pdf (6.377Mb) -
田, 默迪 (政大文學院, May 4, 1996)[more][less]
Abstract: 無論我們怎樣看近代中國社會及文化的變動, 任何人都會承認,科 技的發展深深地影響每一個中國人的生活與思想。成為一個科學家,至 令仍是許多才智青年的理想與夢想。 一百年以前,當中國從長年的自守自足中,陳然驚醒而努力尋找方向 時,嚴復開始大聲呼籲r 要改變! 已經有一個新的、科學的時代來臨 了! 物競天擇! 適者生存! 不適者被淘汰! J 。他所翻譯的〈天演論》一 書頗像似一種有力的宣言而不是一篇學術論文,它的訊息,對於當時的 中國人, 就像觸電一樣, 使人心受驚卻使頭腦清醒。然而,當我們較為 詳細地比較赫胥黎的原著和嚴復的譯文時, 卻發現一個頗為特殊的現 象,原著中不少具原則性的、普遍性的,代表謹慎精神而對進化論本身 保持批判性態度的命題,竟完全沒有譯出。這就是本論文切入中心論題 的地方: 嚴復何以一方面如此強調科學,另一方面卻叉刪掉許多重要 的, 較屬於科學理論性和代表科學嚴格辨別精神的句子而未予譯出?這 個現象對嚴復所瞭解的科學暗示了甚麼?這暗含的特殊現象在今天的社 會中是否仍普遍存在? 到什麼程度? 本文將以四個步驟來討論這個問題。首先, 研究嚴復對科學的有空 與了解; 其次, 介紹嚴復翻譯〈天演論〉的特徵; 進而以較精辨的科學 觀念為背景來討論嚴復科學觀念的限度; 最後,則反省科學精神與中國文化的重建。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69 Files in this item: 1
a1-7.pdf (6.613Mb) -
周, 志文 (政大文學院, NaN, 1996)[more][less]
Abstract: 嚴復〈闢韓〉一文寫於光緒二十一年乙末(1895) ,此乃甲午戰敗後之一年,是年清廷割地賠款與日本,國勢日危,有識之士之心情可想而知。此年嚴復四十三歲。此年嚴復發表之文章甚少,除〈闢韓〉之外,另有〈論世變之亟〉、(原強〉、〈救亡決論〉等,光從題目便可知文章內容,這些文章均刊載 於天津的《直幸的。〈闢韓〉一篇之內容,在批評韓愈(原道〉一文。韓愈的〈原道) , 主旨在闢佛、道,而強調應恢復儒家在政治、社會乃至精神上之主導地位。嚴復論韓愈,對此議題無甚興趣,而集中在〈原道〉一文之論國君之建立、君臣之關係之理論上;以(原道〉本文為標準'此論顯然並非主旨之所在,但嚴復之〈闢韓〉卻執此不放,其中實有深意焉。 URI: http://hdl.handle.net/123456789/39 Files in this item: 1
a1-4.pdf (5.500Mb)
Now showing items 1-9 of 9